1—7月,南京人社部门帮助企业解决用工5.22万人次
1—7月,南京人社部门帮助企业解决用工5.22万人次
服务“量身定制” 需求精准对接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余梦娇
8月7日,江宁滨江开发区中材锂膜(南京)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自动化生产线正高速运转,操作工在流水线上有条不紊地作业。热闹的生产场景背后,藏着江宁区人社局为企业“量身定制”的用工服务故事。
作为中国建材集团旗下的新能源骨干企业,中材锂膜的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领域。2021年落户江宁后,企业产能逐年攀升。今年年初,随着新生产线投产,用工需求陡增,不仅操作工、质检员等一线岗位缺口明显,电气工程师、质量工程师等技术岗位也急需储备人才。
“新上的几条生产线正等着人开工,缺人的时候,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汪媛回忆。
消息传到江宁区人社局,助企专员葛志鹏第二天一早就带着笔记本走进了中材锂膜的生产车间。车间里机器轰鸣,着蓝色工服的员工们在智能设备间来回穿梭,葛志鹏蹲在生产线旁,一边记录岗位要求,一边询问“最缺什么样的人”“上岗前需要哪些培训”等相关需求。
“操作工要能适应三班倒,质检员得懂基础的检测仪器,工程师得熟悉锂电池隔膜生产工艺……”笔记上记满了细节,回去后,一份专项招聘方案很快成形。
为了让求职者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企业,区人社局为企业“量身设计”了“招聘广告”,通过插入企业宣传短视频,生动展示企业的生产规模、技术实力和发展前景,展示企业现代化生产车间、舒适宜人的住宿环境等,让求职者身临其境。一条包含生产车间、员工宿舍、企业荣誉墙照片和生产生活视频的招聘推文,当晚就在“江宁人社”微信公众号上线,江宁、谷里、禄口等周边街道的工作人员还收到消息:“麻烦帮忙转发,让更多人看到!”
当天20时,企业的招聘电话就响个不停。“操作工月薪能到多少?”“上下班有接驳车吗?”统计下来,咨询电话超过100个。第二天一早,谷里街道的社区微信群里,这条推文被居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中材锂膜我知道,在滨江那边,待遇不错!”“我侄子刚好在找工作,我马上转给他。”短短3天,就有50多人带着简历来面试,最终近20人顺利入职,穿上工服走进了生产车间。
一线岗位的缺口补上了,但技术岗位的人才储备还得“下深水”。考虑到企业招聘岗位对年龄、学历等要求较高,区人社局积极拓展招聘渠道,与区内多所高校取得了联系。经过不懈努力,收集到了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工程学院、南京海事学院等17家高校的生源信息,并精心制成汇总表发给企业。几番对接后,南京海事学院与中材锂膜签下校企合作协议。
不仅如此,区人社局还牵线江苏省零工市场,把中材锂膜列为重点服务企业,优先推荐符合条件的求职者。“前阵子有位在零工市场登记的师傅,有5年操作工经验,我们马上推荐给企业,第二天就面试通过了。”葛志鹏说。据统计,近两年,省零工市场已为中材锂膜输送1000多名员工,成了稳定的“人才补给站”。
如今,中材锂膜的新生产线已满负荷运转,新入职的员工在老员工带领下逐渐上手,工程师们正围着新设备调试参数。而这,只是南京“一企一策”服务企业的一个缩影。
据悉,今年1—7月,市、区两级人社部门通过组织助企专员及时走访调研,摸排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用工变化情况,综合运用“就在江苏”智慧平台、“南京人社”微信公众号等线上渠道,结合企业用工需求高频开展线下行业专场招聘、综合类招聘等活动,共帮助企业解决用工5.22万人次。